【全球报资讯】长沙唱响绿色产业梦想之歌丨我的梦想我的城
陈湘清
湖南绿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长沙市B类高层次人才。2015年辞职在长沙经开区创办湖南绿脉环保,始终坚持科研优势就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已有专利40多项,其中授权专利成功转化率90%以上。
(资料图片)
蒋晓云
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拥有国家专利60余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及全国杰出青年工程师等荣誉。
刘侃
盈峰环境旗下全资子公司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经营管理部总监兼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长沙市D类高层次人才。发挥自身专业及管理优势,提升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助力公司稳健发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沙,追逐生态之美、发展环保产业的脚步从未停歇。近年来,长沙坚持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按照“五链融合”的要求,推动全市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产业链上的企业不断壮大,打造长沙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如今,长沙从事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的企业超过300家,在绿色建材、城市垃圾处理、在线监测、治理设施和环境服务5大领域,更是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各类人才坚守绿色产业一线,潜心科技创新、追求管理提质、推动产业发展,共同唱响绿色产业梦想之歌……
绿色情怀:扎根环境产业甘之如饴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到细处,就是一个又一个普通人选择更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一家又一家企业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从读书到就业再到辞职创业,陈湘清已经扎根绿色产业20多年,对环保事业也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
2004年,中南大学矿物加工专业博士毕业的陈湘清进入一家央企的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直至担任研究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参与了很多国家级项目,有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同时也看到了行业痛点。”陈湘清发现,铝灰是铝工业的重要固体废弃物,却常常被当作垃圾丢弃或掩埋,不仅造成大气、土壤和水资源污染,里面的有价成分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回收利用。
“这世界,没有比点石成金和变废为宝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了。”2015年,怀着“技术改善行业现状”的抱负,陈湘清辞去工作,在长沙经开区科技新城创办绿脉环保。这是一家聚焦铝业,围绕废物分类进行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项目运营和产业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
创业不易,陈湘清甘之如饴。很快,铝灰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研发完成,实现了无有害废气、废水、废渣排放,且处理后的物料还能再利用,每处理一吨铝灰产生效益近千元。
“从事环保产业,总是要有些情怀的。”20多年前,蒋晓云在湖南大学中德环境技术中心工作,接触到了环保领域各种先进的治理理念、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她还记得,那时候医院固体废弃物没有实行分类,在参与医疗垃圾分类项目时,她自己跑到医院扒垃圾,只为统计数据形成有说服力的培训教材在各大医院培训推广。
从污水处理到在线监测、监管管理,国内环保产业还有很多待开发的“处女地”,蒋晓云选择了出国读博。2008年,这位女博士学成归来,正式加入长沙华时捷,加入民族环保事业。
“回国之后,正赶上了国内环保意识提升、环保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好时机。”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蒋晓云回国后便在华时捷启动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推动技术走出实验室面向市场,“当我们完成第一个示范项目时,恰好赶上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大潮,一下子就抢占了市场”。
随后,蒋晓云作为技术带头人,带领团队围绕重金属污染这条产业线开启了一系列研发工作。“公司从来都是以客户需求为研发方向,真正解决工业企业、政府单位和人民群众面临的环保难题。”在蒋晓云看来,一名环保人的情怀,就是“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创新应用:推动环保技术产业化
科研之路是寂寞的,自主创新更是困难重重。“科研创新就像打怪兽。”蒋晓云坚信,只要方向是对的、路径是通的,那就朝着目标一个难点一个难点突破,一关接着一关过。
污酸废水处理一直是困扰有色冶炼行业的难题,蒋晓云带队研发的污酸资源化处理工艺,正是十年磨一剑取得的攻关成果。该项技术以实现“减渣和资源化”为核心思路,将合成的硫化氢气体作为反应剂,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和固渣的问题。同时反应剂原材料成本更低,及污酸处理后转变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硫酸资源,进而提升了该技术的产业价值。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国内数家大型有色企业得到成功应用,每年为企业减少污染治理支出8600万元,极大缓解了企业的环保压力。
越是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越需要人才不断创新创造才能催生技术革新、推动企业发展。加入长沙华时捷十多年来,蒋晓云带领科研团队先后研发了重金属废水电化学深度处理工艺、装备及控制系统,含重金属固废中砷的高效分离技术和稀贵及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等技术和设备,极大推动了环保技术的产业化。
在智能环境装备及服务领域,技术革新的“绿”动同样富有节奏感。“作为环卫装备领域的开拓者,盈峰环境以初心凝聚匠心,始终坚守在环卫高新技术前沿,持续对产品进行技术革新和绿色赋能。”刘侃介绍,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2.9亿元,其中装备研发投入占收入的3.75%,研发成果领跑全行业。2022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9项,致力成为环卫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刘侃介绍,目前盈峰环境新能源已覆盖清扫、清洗、垃圾收转运、市政等系列60多个品种,形成了国内品类最全、型号最全的新能源环卫车组合。在全国25个省份200多个城市和乡村的街头,都可以看到盈峰环境新能源环卫装备有条不紊工作的场景。
“我们的新能源环卫装备在全国分布总计近4000台,合计每年可减排35万吨大气污染物,所带来的环境效率相当于植树造林14.3万亩。”刘侃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盈峰环境有责任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行业注入更多的低碳元素,赋予更深层次的绿色内涵,助力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
优化管理:让环保企业行稳致远
从产品策划、市场总监再到经营管理负责人,刘侃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2019年,怀着投身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产业的热忱,他从深圳来到长沙,引导团队在环境改善、环境服务、智慧产品应用领域谋篇布局,为公司乃至整个环境产业转型储备能量。
“城市竞争力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人才,绿色产业更是如此。”
既是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又是地方发展的推动者,刘侃迈出了人才与平台的“双向奔赴”,他坚持的“集聚人才比真金,更比真心”的理念,更是与长沙人才政策不谋而合。
在盈峰环境厂区,培训中心的大楼非常醒目。在这里,无论是新入职的员工,还是公司“老人”,都能享受到对应的专业培训。刘侃介绍,公司通过开展探峰精英训练营、迎峰二级负责人培育、城服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确保了充足的人才供应链,目前多名青年骨干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环卫项目负责人,“能力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可以双赢”。
不仅如此,刘侃还牵头组织打造公司绿色园区,开展办公室环境改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以及智慧员工食堂升级、停车场光伏改造等基础建设工作,用心用情留住人才。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模式。中途创业的陈湘清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保从公益事业走向市场化还有多远?
“创业之初我们是以环境治理服务作为产品,这种模式无法批量生产,致使企业无法做大做强。”在陈湘清看来,这也是同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因此他一直在探索更合适的环保产业商业化模式。现在绿脉环保已经实现经营模式转型,公司首先通过判断工业废弃物的回收价值,引入专业投资,依托公司核心技术,促成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最终实现资源最后配置。
陈湘清说,这种资源整合的模式可以推动实验室科研技术能够以最快速度产业化,同时也让环保企业可以走得更远。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分好类,就能被利用。”这是陈湘清创办绿脉的初衷。如今,公司开发的“晶界离聚”技术,能实现各种废弃物的原子、分子或者单体颗粒的分离分选和重新组合成新原料、新材料,依托新的商业模式,这项技术也在全国各地的工业企业得到应用。
“公司坚持以高科技支撑实体经济,响应国家号召为建设绿色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陈湘清对环境产业的未来充满期待,他说,公司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明年有望破亿元,公司计划在3至5年内上市。